甲骨文“文”字,像一個站立著的人形,上端是人的頭,中間是向左右伸展的兩臂,下面是兩條腿。在古代國人眼里,“文明”就是人的光輝,意味著道德澤布、教化昌明,彰顯了人立于天地之間,不斷生產和創(chuàng)造價值,實現(xiàn)人的發(fā)展。
在世界文明史上,中華文明歷經數(shù)千年而綿延不絕,飽經滄桑而始終經久不衰,是唯一沒有中斷過的人類文明。中華文明的連續(xù)性、創(chuàng)新性、統(tǒng)一性、包容性、和平性,是中華民族始終賡續(xù)延綿、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活力之源。
網絡文明伴隨互聯(lián)網發(fā)展而產生,是新的文明形態(tài),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,是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,是現(xiàn)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。
網絡文明含義十分廣泛,主要包括網絡技術文明、網絡精神文明和網絡制度規(guī)范文明三個層面。
網絡文明建設的目的,是建設一個思想引領、價值感召、精神凝聚、文化滋養(yǎng)的網絡空間,激發(fā)廣大網民思想共振、情感共鳴、行動共進,杜絕網絡謠言、網絡詐騙、網絡信息泄露、網絡侵犯個人隱私、網絡黃賭毒、網絡暴力等亂象,網絡空間環(huán)境天朗氣清、風清氣正,每個人的“指尖漫游”安全有序、向上向善。
網絡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,是全面推進文明辦網、文明用網、文明上網、文明興網,需要各網絡平臺、社會組織、廣大網民共同擔當責任,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,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。
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動互聯(lián)網用戶群體、電子商務客戶群體、電子金融和社交媒體用戶群體,是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數(shù)字社會。學習運用網絡是每個人獲取信息和知識,適應社會生產生活的必然選擇和要求,踐行網絡文明也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義務,需要網上網下同心聚力,織密用網的“防火墻”,成為“凈網”的排頭兵。
互聯(lián)網不是法外之地,網絡空間是虛擬的,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(xiàn)實的?;ヂ?lián)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實行“后臺實名、前臺自愿”的原則,使用者是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后注冊的賬號,網民一旦觸犯法律,可以通過與網民相關聯(lián)的實名追蹤到行為人。實行網絡實名制,就是為了堅持依法治網、依法辦網、依法上網,維護網絡安全、凈化網絡生態(tài),保障網民合法權益。
堅持依法上網。每個人都向往自由,但自由不是隨心所欲,不是毫無節(jié)制,不是放縱不羈,而是自我主宰。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說過,真正的自由是在所有時候都能控制自己,現(xiàn)實世界是這樣,網絡世界也是如此。自由是秩序的目的,秩序是自由的保障,法律的存在是為了自由更好的實現(xiàn)。要時刻堅守法律底線、社會主義制度底線、國家利益底線、公民合法權益底線、社會公共秩序底線、道德風尚底線、信息真實性底線,不在互聯(lián)網發(fā)布和傳播危害國家安全、擾亂經濟社會秩序、淫穢、色情、賭博、暴力、兇殺、恐怖或者教唆犯罪、破壞民族團結和宗教信仰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(guī)的信息、圖片、音視頻等內容。
堅持文明上網。自覺提高網絡道德修養(yǎng),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傳播中華民族優(yōu)秀文化和生活中的真、善、美,積極培樹文明新風。用道德規(guī)范衡量自己的網絡言行,做到理性表達、文明互動、誠信自律。發(fā)布信息遵循真實準確、客觀公正的原則,轉載信息完整準確并在顯著位置注明來源,討論問題客觀、平和、理性。堅決杜絕網絡不文明言論,不煽動人群歧視、地域歧視,不胡評亂議自然災害、重大事故等災難,不展現(xiàn)血腥、驚悚、殘忍等致人身心不適的內容。堅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,不造謠、不信謠、不傳謠,不跟風不炒作,不惡意謾罵、詆毀、誹謗他人,不傳播未經證實有可能給社會、他人造成負面影響的信息。堅決抵制網絡低俗、庸俗、媚俗之風,主動舉報違反社會公德、職業(yè)道德、家庭美德、個人品德等各種網絡不文明行為。
堅持安全上網。不斷學習網絡安全知識,掌握必備的防護技能,善于分析辨別信息真?zhèn)?,?guī)范網絡行為,自覺抵制網絡有害信息。不隨意打開不明網站,不輕易在網上透露個人隱私和重要身份信息,盡量不使用公共電腦處理重要資料,不在互聯(lián)網傳輸涉密信息,謹防因信息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損失,發(fā)現(xiàn)可疑情況及時投訴、舉報,積極維護網絡安全。
堅持適度上網。明確上網目的,看主流新聞,查權威信息,交流工作和生活,拓寬知識面和接觸面,處理好上網、學習、工作和生活之間關系。不沉溺于網絡視頻,耗費大量寶貴時間;不以“虛擬人”的身份長期與他人聊天交流,不脫離倫理道德束縛,不放縱自己行為,不忘卻社會責任,不喪失法律和道德;不沉迷于網絡游戲,玩物喪志;學會自我控制,學會辨別,合理安排上網時間。
構建網絡同心圓,匯聚文明正能量。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(tǒng)工程,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。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(zhàn)略任務,需要持之以恒、久久為功。只要廣大網民和行業(yè)主管部門、網絡社會組織、網信企業(yè)、正能量網絡名人共同參與、齊抓共治,就一定能夠匯聚向上向善力量,讓網絡空間成為有價值認同、有人文關懷、有情感歸屬的美好精神家園。(周立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