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蕎麥,11.4%”“蕎麥,14.3%”“蕎麥,13.6%”……春寒料峭的三月,環(huán)州大地的凍土尚未完全消融,環(huán)縣山城鄉(xiāng)的群眾卻已感受到融融暖意——建在家門口的環(huán)縣山聯(lián)谷農產品加工廠復工投產,滿載著蕎麥的農用車絡繹不絕,過磅、扦樣后進行水分測量、信息登記,完成一系列前期工作后,工作人員彎腰,熟練地將一袋袋驗收合格的蕎麥原糧背進庫房。
“要看品質,必須是當年新產原糧,水分含量必須要保證在15%以下,要從源頭嚴把質量關,好原糧才能加工好面粉,好面粉才能贏來好市場?!泵β抵校庸S負責人王波向工人們叮囑說。
說話間,一輛卡車駛進院子,上面一摞摞整整齊齊碼放著裝滿蕎麥的袋子?!奥犝f開始收購了就趕緊拉來賣,估計有4噸左右呢?!狈N植大戶王浩和大家熟絡地聊了起來,他已經是這里的??汀!敖衲晔堑诙蝸斫患Z,去年還領到2000元分紅款,今年種的更多,80畝,產量很不錯,能賣一萬五左右呢?!蓖鹾埔贿吤χ患Z一邊告訴記者。
環(huán)縣是“中國小雜糧”之鄉(xiāng),山城鄉(xiāng)位于環(huán)縣北部,土地資源豐富,自然光照充足,全年無霜期短,有著良好的資源稟賦,雜糧種植面積穩(wěn)定在每年7萬畝以上,其中蕎麥年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二十分之一,因其獨特的口感和品質,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。
環(huán)縣山聯(lián)谷加工廠是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的鼎力扶持下,由山城鄉(xiāng)9個村黨支部聯(lián)合建辦的農村集體所有制企業(yè)。立足于山城鄉(xiāng)優(yōu)質雜糧主產區(qū)的優(yōu)勢,該廠集收購、加工、包裝、銷售為一體,大量收購原糧、加工原糧,將環(huán)縣小雜糧變成市場上備受青睞的“營養(yǎng)糧”,在全國各地熱賣。
在加工廠的帶動下,村民多種糧、種好糧的積極性高,山城鄉(xiāng)的蕎麥種植面積實現顯著增長,從以前年均3萬畝,增長到去年的4.5萬畝。談及發(fā)展蕎麥種植收益時,山城鄉(xiāng)山城堡村黨支部書記王毅打開了話匣子,滿懷信心地算起了經濟賬。“加工廠以高于市場0.2元的價格收購老百姓的原糧,原糧加工的產品產生的利潤二次反哺給種糧農戶,拿2023年分紅情況來看,老百姓一斤蕎麥能多得0.4元。”
集中收購聯(lián)農致富,車間就業(yè)助農增收。為把加工廠辦好、辦到群眾心坎上,加工廠配備了蕎麥面系列產品標準化加工、雜糧面粉、食用油加工、分袋包裝四條生產線,對收購的原糧和小雜糧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工生產,提高產品附加值。
走進面粉加工車間,機器轟鳴、麥香撲鼻,一臺新購置的全自動化面粉機正不停轉動,操作員趙德鐸穿梭機器間,忙著查看出粉率、出麩率、麥子干濕程度等各項指標,并不停進行校對調試;剛剛新收購的小麥,經過篩選、洗麥、潤麥、破碎、去麩、研磨等多道工序,被研磨成各種精度的優(yōu)質無添加面粉并進行封包,整整齊齊碼垛在成品車間,等待打包發(fā)貨。
趙徳鐸是加工廠旁邊易地搬遷點上的搬遷戶,家里孩子多,老人年邁多病,不能外出務工。加工廠成立時,他是第一批進場的務工人員之一,從一名普通工人一路干到面粉機操作員,他見證了加工廠的變化,也在這里找到了生活重心?!懊磕暝谶@能領到超過5萬元的工資,還能照顧家,經營家里的土地,種的糧食還能交售參與分紅,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盼頭了。”據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在趙徳鐸的操作下,蕎面、白面生產線目前共加工出面粉超過300噸。
除了像趙徳鐸這樣的長期雇傭工以外,加工廠在季節(jié)生產忙的時候還會雇傭周邊勞動力,開展小雜糧的稱重、包裝、發(fā)貨等工作?!白疃嗟臅r候一次雇傭工人40個以上,2024年全廠銷售額380萬元,支付勞務工資超過40萬元?!?/p>
在全面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中,山城鄉(xiāng)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掛在嘴邊的關鍵小事,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的幫扶支持下,按照按照“企業(yè)+村集體+農戶”的聯(lián)村共建、抱團發(fā)展模式,輻射帶動全鄉(xiāng)農戶的小雜糧和其他農副產品產銷?!凹庸S自建廠以來,累計收購原糧達1500余噸,生產加工雜糧產品350噸,產品銷售額達600余萬元,企業(yè)利潤為全鄉(xiāng)9個村村均分紅8萬元,交糧農戶分紅達26萬元。”王波介紹說,這種模式促進了更多的村民在“家門口”致富,實現“支部有作為,群眾得實惠、集體有收益”三方共贏。
記者:喬潔 呂番升(實習)